集体公益林资金到底是按人口分发还是按户分发?是按林改时的人口还是现在的人口分发?太白镇大河自然村因各种情况大家未形成一致意见,滞留账上十余年了,但急需办理的公益事项却因钱发愁,一段时期群众意见较大。“现在好了,镇里引导我们组成立了‘网格基金’,讨论管理办法将钱用于咱们林区的防火通道建设和日常管护等,为儿孙后代造福”太白镇大河自然村村民王朝国满意地说道。
太白镇位于绥阳、正安、桐梓三县交界,面积174平方公里,近3万人。作为全县最边远、曾经的省级二类贫困乡镇,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移风易俗“有规难行”、村组网格“有名难实”、乡贤反哺“有心难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强化基层治理成了该镇绕不开的难题。
一、什么是“网格基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太白镇基层共治共享指明了“新路子”。太白镇按照“地域就近、亲情相融、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网格,引导所在网格的村民自筹资金,建好管委会和管理办法,为网格内的公益事业提供支持,为乡贤的爱心捐助提供方便,重点用于网格内的扶贫济困、励志奖学、垃圾清扫、森林保护、公益设施维护等。用群众的话来说,咱们身边人众筹的钱用于身边事!
二、设立“网格基金”钱从何来?
“网格基金”从最初的“设想”到“落地”,太白镇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金设立的全过程,扎实开展干部“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行动听取群众意见,班子领导带头走访知名乡贤。充分尊重群众和乡贤意见,镇里把网格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全部交由群众民主决策。按照“群众自愿、村民自治、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村民以网格为基础,结合村组地域和乡土风情、红白理事会的范围等,合理确定参与网格基金的成员。动员群众将落实森林管护后的公益林资金、办理酒席自愿交纳的共享资金、爱心人士的捐助金等作为基金的来源。指导群众民主选举,从发起人、捐赠人、群众代表、退休干部、普通党员等群体中,各选出不少于3名热心公益、公道正派、威望较高的管理员组建基金管委会,形成各自的基金管理办法报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备案,让基金募集和使用在群众的监督下阳光运行。启动之初,镇里还对先期设立基金的网格给予4000元的资金引导支持,其余的资金均来自群众自筹自支。
三、设立情况和群众反响如何?
太白镇“党群连心 网格基金”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已有23个网格设立了基金并有序运转,规模达180余万元,已累计用于扶老助困、励志奖学、生态保护、公益事业等50余万元。
“我们村一共有8个网格,卫生管理一直是老大难,我们讨论将网格基金重点用于环境整治。有了钱,大家清扫卫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还探索出了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现在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太白镇星火村村民陈正强在说到网格基金带来的环境变化时,脸上不自觉地洋溢出满意的微笑。水坝村关井关田网格民风淳朴,村民欧阳纲患病后,基金管委会送去4200元帮他渡过难关。在富裕村坪上网格,村民还用网格基金修建蓄水池抗旱自救。不仅如此,有些网格基金还用于励志奖学。去年8月入学季,10余个网格通过基金向优秀学子发放助学金鼓励他们学有所成。
群众纷纷感慨:网格基金对互助共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翻开管委会的收支台账,每一笔网格基金账目都一目了然,还在群众的网格微信群进行了公示,大家都很放心。以“网格基金”汇聚各方的善心、善款、善行,让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发展欣欣向荣、邻里更和谐、干群更为亲近,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