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长征地名故事】 第一期:伟大转折之城遵义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伟大转折之城遵义

19351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老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因遵义会议而成为伟大转折之城而名扬中外。

20世纪20年代的遵义城,新华桥对面为老城东门(今老城步行街)及城墙

遵义之名,始于唐代。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在乌江以北原郎州地置播州,仍领恭水等6县。十四年(640年),改恭水为罗蒙;十六年(642年),改罗蒙为遵义,遵义一名始于此。得名至今已近1400年。

《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为什么取名“遵义”?有两种说法。

一说出自《尚书》。如商务印书馆民国四年(1915年)出版的《辞源》,“遵义”条下的第一个注释即如此:“《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言当循先王之义,以治民也。”又如1992年编出的《贵州省遵义市地名志》也说“遵义一词,出自《尚书》”。《尚书》也称《书》或《书经》,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章是后来的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

1968年遵义城局部

一说与汉代谢暹被封为“义郎”有关。汉代,今遵义一带属牂牁郡。西汉亡后,公孙述在成都称帝,国号成家。牂牁郡“大姓龙、傅、尹、董氏与功曹谢暹保郡,闻汉世祖在河北,乃远使使由番禺出江,奉贡汉朝,世祖嘉之,号为‘义郎’。”(《华阳国志·南中志》)功曹为郡中掌管人事并参与政务的官吏,世祖即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刘秀。明代学者曹学佺的《蜀中广记》、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当代学者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等著作中,都认为唐贞观十六年将罗蒙更名为遵义,有遵循“义郎”作为,永远忠于中央之意。

遵义会议会址

遵”,两说皆释为“遵循”;“义”,前说强调“循先王之正义”“以治民”,后说倡导循“义郎”作为以忠君(君,此处宜理解为国家的代表)。两说侧重点不同,归宿却是一致的:爱国爱民,弘扬正义与正气。

唐代的遵义县,为播州州治所在,州、县治所同在一地,此地在今遵义市绥阳县境内。

长征时的遵义城,成为治所所在,始于南宋。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唐末入播杨氏第12代杨轸将其治所由白锦堡迁往堡北二十里之穆家川。穆家川一为今穿城而过的湘江河当时的名称,一指河西今老城这片地域。此实为今遵义城建城之始,至今800多年。

此城以遵义为名,则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此年为平播战争的次年,播州改土归流,设遵义、平越二军民府。遵义军民府府治及所辖四县一州中遵义县的县治,皆设于此,府、县同廓,称为府城。清咸丰九年(1859年),湘江河东岸新建城墙落成,称为新城,府城则改称老城。设府城始,称为遵义城,至今又已400多年。

遵义湘江两岸老照片(20世纪40年代)

遵义,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攻占的最大的一座县城。193513月,中央红军两度进驻遵义,是长征中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

第一次,19351519日。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前卫营一营在营长曾保堂率领下,15日在龙坪、深溪水击溃黔军侯之担的“九响团”,活捉其营长。按照刘伯承智取遵义城的部署,当晚直逼遵义城下。在遵义新城南部来薰门(设德耀门,均在今狮子桥以北)下,曾保堂命被俘敌营长叫开了城门,红军蜂拥而入,分两路占领城楼,梦中惊醒的守军在枪声、喊杀声中溃逃。驻老城的城防司令侯汉佑慌忙从老城北门逃走。红军于24时左右占领了新城。

油画:《遵义会议》

6日,红245团及623营陆续入城,新老两城完全为红军所控制。7日,红2师师部进驻遵义。8日,红军总部进驻遵义。9日,遵义各界人士及群众,在城南丰乐桥(今迎红桥)头热烈欢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领导人和军委纵队入城。

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召开,驻地为黔军师长柏辉章私邸,位于老城子尹路中段东侧。

19日,为实施北渡长江计划,红军总司令部及驻遵义城的机关、部队撤离。

按照黎平会议精神,红军在遵义城半月期间,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创建黔北苏区的工作,建立了中共遵义县委、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以及遵义红军之友社、遵义赤色工会等等革命组织,革命活动轰轰烈烈;同时,红军也得到了较好的休整。

第二次进驻遵义是同年227日至39日。红军21921日二渡赤水后,挥师南下,24日再占桐梓,25日攻占娄山关制高点点金山,27日再占遵义新城,28日在遵义老城南面的红花冈、老鸦山与敌激战后,将敌逐往乌江以南。39日,红军方全部撤离遵义城。

油画:《挽救命运的遵义会议》

遵义成为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革命在此转折,无疑是极为关键的因素,长征文化无疑是遵义丰厚历史文化中最大的亮点。长征使遵义成为革命圣地,新老两城布满长征的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万人大会会场旧址,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博古住处,邓小平住处,邓萍墓,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有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红花冈、老鸦山战斗遗址,遵义迎红桥,红花冈剧院等,还有因长征而命名的遵义会议纪念公园、纪念广场、纪念桥,万里路、会址路、红军街、红军巷等等。

老城子尹路老城子尹路 卢祖文摄(2008年)

遵义城区的行政建置与自治组织有的亦为纪念长征而命名。遵义城区解放后建为县级遵义市,1997年改市设区,命名为红花岗区,即为纪念遵义战役中著名的红花冈、老鸦山战斗。还有长征街道、迎红街道、万里街道,纪念馆社区、迎红桥社区、红花冈社区、长征社区、纪念街社区、河北井(红五师代号为“河北”,当年为百姓所掘之井,至今犹存,名河北井)社区等。

布满长征印记的遵义城,已成为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核心区中的核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