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解读

发布时间: 2022-12-01 17:18 字体:[]


遵义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12月1日网上公告,公告期为期一个月。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至2025年,是“十四五”时期遵义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战略性、系统性、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编制背景

根据《遵义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及时成立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工作从2020年年初至5月底围绕“十三五”以来本部门取得的重大进展和重要成绩、值得借鉴推广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指标等,对部分县(市、区)开展“十四五”规划工作调研,于2020年6月初完成规划》(讨论稿)2020年10月,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下,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多次修改讨论,形成《规划》(初稿)2021年又结合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贵州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对相关规划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于2022年8月形成《规划》(送审稿)。

二、发展目标

以更大的格局扛起新时代民政事业的政治责任,以更新的视野把握新时代民政事业的历史定位,以更高的标准锚定新时代民政事业的着力方向,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准确把握新时代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更好发挥民政部门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实现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更加高效,形成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之间有机联系、分工明确、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推进格局,构建起制度更加完备、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的现代化民政事业发展体系。

三、主要内容

(一)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低收入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水平,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推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推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增效。

(三)壮大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坚持党建引领、科学监管、有效激励、规范发展,推动社会组织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志愿服务,促进公益慈善全社会参与,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让更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优化治理结构。

(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效能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建设,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实现中心城区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以县(市、区)为突破口,打造区域性养老中心;以社区和居家为着力点,加快形成网络化管理。到2025年,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五)统筹建设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体系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农村留守未成年关爱保护和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事项纳入统一的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优化儿童福利和保护机构功能布局。

(六)推动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法治化现代化完善区划地名、助残服务、婚姻登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殡葬服务、留守妇女等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在保障基本服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多层多样的服务内容,彰显遵义特色,推动专项社会事务走法治化、现代化发展之路。

(七)保障措施。综合运用党建引领、法规制度体系、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和基层能力建设、设施空间布局、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预算绩效管理、监测评估等手段,全方位构建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民政事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全面现代化良好开局。

征集调查链接:http://mzj.zunyi.gov.cn/opinion/202212/tOpinion_12816.html